97 歲高齡獲諾貝爾獎
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,授予約翰·B·古迪納夫(John B. Goodenough)、斯坦利·惠廷厄姆(M. Stanley Whittingham) 和吉野彰(Akira Yoshino),以表彰他們“對鋰離子電池發(fā)展”的貢獻。他們的工作,為今天無線、無化石燃料社會的形成創(chuàng)造了條件,為人類帶來了巨大利益。三位得主均享有鋰電池之父的美譽。在三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,索尼在1991年制出全球第一款商用鋰電池,十幾年間徹底改變了消費電子行業(yè),近年來也應用新能源汽車上。古迪納夫還創(chuàng)造了一個新紀錄——他于1922年出生于德國耶拿,今年已經97歲,創(chuàng)造了諾獎得主的最高齡紀錄。此前最高記錄出現在2018年,美國科學家亞瑟?阿斯金以96歲高齡獲獎。
設立諾貝爾獎的阿爾弗雷德·貝恩哈德·諾貝爾本人,也是一個化學家。諾貝爾化學獎的設立,旨在獎勵在化學方面有重要發(fā)現和改良的人,連同物理獎均由斯德哥爾摩瑞典科學院決定。今年的化學獎的成果顯得很接地氣,鋰電池早已大規(guī)模商業(yè)化,改變了科技行業(yè)和現代商業(yè),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普遍,從手機、PC甚至新能源汽車上都能看到??磥?/span>“為人民服務”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為科學獻身的精神。希望由此燃起我們這些晚輩仍然有希望獲得此獎的斗志,再奮斗30多年,至少是有希望的。再說,要獲得諾貝爾獎這一生要多么努力,工作要多么勤奮,在96和97歲還健在,說明越努力,越勤奮,才能越有成果,越長壽。同志,加油!
|